欢迎您来到星辉消防维保网站!
消防知识
做好消防维保工作质量监督需严防维保变伪保
2025-07-29 10:17:22

凌晨三点,某小区地下室的电动车突然起火,烟感报警器没响,喷淋系统没启动,等业主发现时,火焰已经窜到二楼。事后查维保记录,某公司每月都签了“消防设施正常”,但实际上烟感半年没清洗,喷淋泵的控制线路早被老鼠咬断。这样的“伪保”不是新闻,是很多场所藏着的“隐形炸弹”。

消防维保从不是“签个字、拍张照”的形式活,是要让每一个烟感能报警、每一台泵能出水、每一套联动系统能“秒响应”的“保命工程”。要把监督落到实处,不是盯着维保人员“有没有来”,是盯着“有没有真干”,盯着“干的结果能不能用”。一线消防管理人摸爬滚打总结的“干货”,看完就能上手。

先把“维保计划”的“水分”挤干,看“时间链”更要看“行为链”。很多维保公司的计划写得漂亮:“每月测试消防泵、每季度清洗烟感、每半年联动测试”,执行起来全是“假动作”。监督要学会“核对两张表”。张是“设备运行日志”vs“维保记录”。比如消防泵要求“每月启动一次,运行10分钟”,别只看维保记录上的“已启动”,要查泵控制柜的“历史运行数据”现在很多智能控制柜能存3个月的电流、电压曲线,有没有真启动,看曲线有没有“突增”(启动时电流会是额定值的3-5倍);老设备没有曲线,就去泵房看地面:启动泵会带动管网水循环,地面有没有近期的水迹?泵体有没有刚运行过的热度?再比如排烟风机“每季度测试一次”,要查风机控制箱的“接触器触点”频繁启动的触点会有烧蚀痕迹,要是触点亮得跟新的一样,肯定没测过。第二张是“操作痕迹”vs“结果验证”。比如烟感“每半年清洗一次”,别只看记录上的“清洗数量”,要“三看”:看清洗照片(必须有烟感的编号、超声波清洗机、清洗后的“无尘标签”);看测试记录(用烟枪喷烟,有没有10秒内报警?联动控制器有没有收到信号?);看“未清洗的烟感”如果某层10个烟感记录写“清洗10个”,随机拆一个里面全是灰尘,那就是假的。没有“行为痕迹”的维保都是“伪保”。比如“更换喷淋头”,要留旧喷淋头的照片(标编号)、新喷淋头的合格证、更换后的压力测试记录;“修复消防栓”,要留破损照片、维修工具照片、修复后的出水测试视频。这些痕迹不是麻烦,是出问题时的证据,也是倒逼维保公司“真干活”的紧箍咒。

关键设备要“拆穿伪装”,只看“外观”不如测“功能”。很多维保人员的“检查”就是“走一圈”:摸一摸消防栓有没有水(其实只开了一点点),按一按烟感有没有亮灯(其实没测报警功能),拍一张泵的照片(其实没启动)。要戳穿表面功夫,必须做“功能性验证”不是“看设备在不在”,是“看设备能不能用”。消防泵别只“点一下启动键”,要测“满负荷性能”。很多泵“能启动”但“打不上压力”,因为叶轮锈死或者管道堵塞。正确测试方法是:启动泵后,打开末端试水装置(或室外消火栓),用压力表测出水压力比如设计要求扬程100米,实际压力要达到1.0MPa以上(10公斤);或者看水带射程:接65mm水带,出水射程要超过15米(地下车库不小于10米)。压力不够,就算能启动,火灾时也喷不到着火点。联动系统别“全楼测”,要“局部模拟火灾”。全楼联动测试会影响运营,每月选一个防火分区做小范围测试就行:比如在某层走廊按下手动报警按钮,看这一层的烟感有没有“联动报警”(控制器显示“火警”),看该分区的排烟口有没有打开(用风速仪测风口风速,地下车库不小于0.7m/s),看电梯有没有迫降(查电梯控制柜的“迫降信号”),看喷淋泵有没有启动(查泵的运行电流)。这些动作不用半小时,能直接验证“火灾时系统能不能联动”。灭火器别只看“压力指针”,要查“保质期”和“重量”。很多维保人员只看压力指针在“绿区”就算“正常”,但干粉灭火器瓶体保质期5年,每2年要重装一次干粉。拆一个灭火器的“铅封”称重量:比如4kg干粉灭火器,总重量应该是6.8kg左右(瓶体2.8kg+干粉4kg),要是少了0.5kg以上,说明干粉受潮结块,根本喷不出来。

维保人员要“现场考”,别信“资质证”,要考“动手能力”。很多维保公司派的是“临时工”:穿工作服、带笔记本,签字快,但连“烟感为什么误报警”都不知道。判断是不是“真懂”,不用看简历,现场出“实操题”就行。比如指着一个“常报警的烟感”问:“现在这个烟感老报火警,你怎么排查?”合格的回答是:“步用万用表测烟感的‘感应电流’正常10-30μA,超过50μA说明灰尘太多;第二步查烟感的‘线路接线’打开端子箱,看有没有松动或短路(用万用表测电压,正常24V);第三步查联动模块看控制器里这个烟感的‘地址码’有没有冲突,模块有没有故障;第四步替换烟感用新烟感换上去,看还会不会报警。”不合格的回答是“可能坏了,换一个吧”“我回去问师傅”,这种人没能力解决问题,维保肯定是“走过场”。再比如问“消防泵的‘启动时间’要求是多少?”(答案:从收到启动信号到泵正常运行不超过1分钟);“排烟风机的‘联动触发条件’是什么?”(答案:同一防烟分区内两个独立烟感报警,或烟感+手动报警按钮);“喷淋系统的‘末端试水装置’压力要求是多少?”(答案:不小于0.05MPa)这些都是《消防设施维护管理》(GB25201)里的“必考题”,答不上来的,说明连规范都没学过。还有,查“社保记录”比查“资质证”更重要:很多维保公司用“挂靠证”,把别人的消防设施操作员证挂在公司,实际干活的是没证的人。让维保人员提供“近3个月的社保缴纳记录”,确认是公司正式员工,不是临时“游击队”。

维保痕迹要“不可篡改”,用“电子工具”锁死“假记录”。很多“伪保”的核心是“记录能篡改”:没去现场补签字,没测试编数据。解决这个问题,用“电子系统”代替“纸质记录”现在很多消防维保APP能实现“定位打卡+实时上传+数据不可改”。步“定位签到”:维保人员到现场必须用APP“打卡”,定位精度到“米级”,确认在设备所在楼层或区域(比如消防泵在地下室,打卡位置必须是地下室);第二步“拍照上传”:测试消防泵时,要拍“泵启动的照片”(控制柜运行灯、泵体转动)、“压力测试的照片”(压力表读数)、“维保人员工作照”(脸和设备同框);第三步“数据同步”:所有照片和数据自动上传云端,物业或企业消防管理人手机随时查看,数据“不可删除、不可修改”(有时间戳和操作日志);第四步“二维码溯源”:给每个消防设备贴“二维码”,扫一下能看到设备基本信息(型号、厂家、安装时间)、历史维保记录(什么时候做的、做了什么)、测试数据(比如上次压力值)、责任人(维保人员姓名、电话)。比如扫消防栓二维码,能看到“2023年10月15日,维保人员张三测试出水压力0.8MPa,照片显示水带出水正常”;扫烟感二维码,能看到“2023年9月20日,清洗后用烟枪测试,10秒内报警,照片显示烟感无灰尘”这样的痕迹,想造假都难。

问题整改要“闭环”,别让“问题”变成“隐患”。很多维保的“坑”是“查了问题不整改”:比如发现“消防栓没水”,记录写“已通知物业”,但物业没修,维保公司也不管;发现“烟感失效”,记录写“待更换”,但半年没换。解决这个问题,必须做“整改闭环管理”每一个问题都要“有人管、有期限、有结果”。步“列清单”:把维保中发现的问题写成“整改清单”,包括问题描述(比如“3楼东侧消防栓无水”)、问题类型(“供水故障”)、整改要求(“打开阀门,恢复供水”)、整改期限(“3天内”)、责任单位(“物业工程部”)、责任人(“李四”);第二步“跟踪催办”:用“表格+提醒”跟踪进度,每天早上看清单,没整改的标红,给责任人发提醒短信(“3楼消防栓无水问题,距离整改期限还有1天,请尽快处理”);第三步“验证结果”:整改期限到了,必须现场检查消防栓无水要打开阀门看有没有水、测压力;烟感失效要换新品后用烟枪测试;第四步“无法整改的要备案”:如果问题因为资金、场地等暂时解决不了(比如“消防泵老化需要更换,但预算没批”),要写“无法整改说明”,包括问题原因、计划解决时间、临时防范措施(比如“用临时泵替代”),然后报当地消防部门备案避免出问题时担责。

日常监督不用天天盯,关键是“抓重点”。很多消防管理人说“没时间天天查维保”,其实每周抽1小时,抓“关键环节”就能有效:每周查一次“消防泵”看控制柜运行记录,测一次出水压力;每两周查一次“烟感”随机拆2个烟感,看里面有没有灰尘,用烟枪测报警功能;每月查一次“联动系统”选一个防火分区做局部测试;每季度做一次“飞行检查”不通知维保公司,突然去现场,看他们是不是真在做维保(比如有没有带工具、有没有测数据);每年找一次“第三方检测”请独立消防检测公司(不是维保公司关联方)做全面检测,验证维保质量(比如检测报告说“消防泵压力不足”,就倒逼维保公司整改)。

消防维保的“底线”,是“火灾时能救命”。不是“应付检查”,不是“签个字交差”,是要让每一个消防设施都“时刻待命”。那些“伪保”的公司,赚的是“省心钱”,但害的是“人命”。我们的监督,就是要把这些“伪保”的“遮羞布”扯下来,让真正负责任的维保公司活下去,让每一个场所的消防线“真管用”。消防设施的“保质期”,是靠“真维保”堆出来的。你今天对维保的“松”,就是明天火灾时的“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