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火涂料喷涂施工工艺全流程详解
防火涂料喷涂施工前必须做好基层处理。基层表面应平整、干燥、无油污、无浮灰,混凝土或砂浆基层含水率不得超过10%。对于金属结构表面,需彻底除锈达到St2级标准,焊缝、边角等部位要打磨圆滑。旧涂层需要测试附着力,不合格的必须全部铲除。处理完成后用压缩空气吹净表面粉尘,确保基材与涂料能良好结合。
材料准备阶段要严格控制涂料质量。防火涂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消防部门认可的检测报告。双组份涂料必须按说明书比例准确配制,使用电动搅拌器搅拌3-5分钟至均匀。单组份涂料开桶后也要充分搅拌,严禁随意添加稀释剂。涂料配制后需静置熟化15-30分钟,并在产品规定时间内用完。不同批次的涂料要留样对比,确保颜色和稠度一致。
喷涂设备选择直接影响施工质量。空气喷涂建议使用0.5-0.7MPa的空压机,喷枪口径1.5-2.0mm;无气喷涂设备压力控制在15-20MPa。喷涂前要用相同涂料试喷,调整喷幅宽度和涂料流量。设备管道必须清洗干净,不得混入其他涂料残留。喷涂过程中要定时检查滤网,防止堵塞影响喷涂效果。
环境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。施工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-35℃之间,相对湿度不超过85%。钢构件表面温度必须高于露点温度3℃以上。遇雨雪、大风天气必须停止施工。室内施工要保持良好通风,但需避免强风直吹未干涂层。冬季施工应采取保温措施,确保涂料能正常固化。
底漆施工要特别注意涂层均匀性。采用交叉喷涂法,先纵向喷涂一遍,待表干后再横向喷涂一遍。喷枪与基材保持30-50cm距离,移动速度控制在0.5-1.0m/s。边角部位要先预喷,确保涂料完全覆盖。每道底漆厚度控制在0.1-0.3mm,干膜厚度用测厚仪检测,不合格区域立即补喷。
中层防火涂料施工是核心环节。必须分层喷涂,每道涂层厚度不超过1mm,间隔时间以表干为准。喷涂时喷枪呈90°角垂直于基面,走枪速度均匀一致。对于大平面采用分段施工法,每段宽度不超过1.5米。立柱、横梁等构件要按先难后易顺序施工。每层施工后都要检查厚度,确保达到设计要求。
面层施工要注意美观效果。采用薄喷多遍工艺,每遍厚度0.2-0.3mm。最后一道面漆要统一调整喷枪参数,确保整体色泽一致。接茬部位要在湿膜时处理,避免出现明显接痕。喷涂完成后立即检查,对流挂、橘皮等缺陷及时修整。
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必须严格执行。每道工序完成后都要进行湿膜检测,干膜厚度用磁性测厚仪抽查。涂层外观应平整均匀,无漏涂、起泡、裂纹等缺陷。附着力测试按划格法进行,达到1级标准。对于钢结构,涂层厚度偏差不得超过设计值的±10%。
特殊部位处理需要特别注意。螺栓连接处要先用刷子涂刷,再整体喷涂。焊缝位置要增加涂层厚度,必要时加装防火板保护。管道支架、设备底座等隐蔽部位要提前施工。穿墙套管周围要形成完整的防火环,厚度不小于相邻构件涂层。
养护管理直接影响涂层性能。施工完成后要保持环境通风良好,自然养护7天以上。养护期间避免水淋、碰撞和化学污染。高温季节要防止阳光直晒导致涂层开裂。验收前要全面检查涂层完整性,修补所有损伤部位。
常见问题处理要掌握正确方法。出现流挂应立即用刷子蘸取稀释剂修平。涂层起泡时需铲除后重新补喷。对于局部过厚区域,待完全固化后打磨平整。返修部位必须扩大处理范围,新旧涂层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。
安全防护措施必须落实到位。施工人员要佩戴防毒口罩、护目镜和防护手套。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,脚手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。施工现场严禁烟火,电气设备要防爆处理。废弃涂料桶要集中存放,交由专业机构处理。
工程验收要准备完整资料。包括材料检测报告、施工记录、厚度检测数据等。验收时按防火分区抽查,每个分区检测点不少于5处。使用热像仪检查涂层均匀性,发现异常点进行破坏性检测。验收不合格必须限期整改,重新报验。